文物普查丨阆中国保档案之川北道贡院

发布时间:2024-07-11 16:26

川北道贡院

一、贡院概况

川北道贡院位于四川省阆中市学道街78号,属于阆中古城保护核心区域内,是清顺治年间举行乡试的场所,后作为川北道培养选拔人才的学校。贡院东侧、北侧临古城民居,西侧50米为道台衙门旧址,南侧20米为贡院广场。川北道贡院建于清顺治九年(1653),历辛卯、壬辰、癸巳,甲午四科乡试,至康熙二年随省会迁入成都后废止,清嘉庆年间,川北道黎学锦重修后作为乡学之所,现存的川北道贡院比较完整地保存了清初贡院的格局。2007 年贡院进行全面修缮恢复后,又充实了科学考试制度的实物、场景展示,使之成为了一处反映我国古代科学教育制度的重要实物资料和展示场所。川北道贡院布局严谨,功能设计合理,是目前国内保存完好、格局完整的科举试院建筑,是研究我国古代科举建筑、科举制度、古代教育制度的重要实物资料和展示场所。

川北道贡院位置示意图

二、历史沿革

川北道贡院建于清顺治年间。根据清《阆中县志》记载:清初因“全川未靖,闱设保宁府,顺治九年(1653)壬辰补行辛卯科乡试,后甲午、丁酉、庚子三科乡试相继在阆中举行,康熙二年(1663)移入成都后,保宁乡试始废”。清乾隆年间,设分巡川北兵备道,划贡院西侧部分空地建道署。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川北道黎学锦见其荒废,乃率属重修,以为乡学之所。民国初年,在此设女子师范学校。1951年贡院改为阆中县委招待所,明远楼等附属设施及川北道署大部分先后被拆。1991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川北道贡院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贡院修缮后开始对游客开放参观。2001年,贡院再次修缮,恢复明远楼,利用贡院举办了科举史陈列,全面展示了科举制度、科举教育的资料和实物。2013年,国务院公布川北道贡院为第七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建筑本体

川北道贡院是由大门、致公堂、号舍、明远楼围合成的一座四合院古建筑群,庭院中间以十字形廊道连接四面房屋,占地面积4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是一处保存完整的清代乡试场所。整个贡院建筑格局保存完整,结构稳定。经过维修,恢复后已全面对外开放参观。

川北道贡院平面图

大门:面阔3间为九檩四柱穿斗抬梁混合结构,小青瓦屋面,前檐单步廊,明间设金柱门,两侧耳房与号舍相连,十一檩五柱前檐双步廊结构。

川北道贡院大门

川北道贡院龙门

致公堂:北面正中为致公堂,面阔313.3米,进深49.8米,十一檩五柱前檐双步廊结构,小青瓦屋面,是主考官监临之所。致公堂两侧各有正厅3间,是内策考官监临和批阅考卷之所。

致公堂

致公堂场景

号舍:大门两侧和东西厢房均为号舍,共有24间,南面大门向东、西两侧各延伸5间,东、西厢各有7间,均为七檩五柱穿斗结构,小青瓦屋面。

东厢号舍

西厢号舍

廊道:大门至致公堂之间有宽5米的卷棚顶廊道相通,纵横交叉的十字形廊道12间,每间面阔2.6米,五檩两柱抬梁结构,用于连接东西厢房号舍,柱间设座椅,可供考生休息,两侧并有廊道通向东西厢号舍。

十字廊道

十字廊道

贡院北侧原有明远楼、斋舍,供考生试前读书和休息,早年被拆毁,2006年予以恢复与贡院维修后举办了科举陈列供游客参观。

明远楼

四、文物价值

川北道贡院对研究清代乃至中国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具有重要价值。川北道贡院是一处保存较为完整的乡试考场,清初四川曾有四科乡试在此贡院举行,为陈列需要贡院搜集了科举史、科举教育、科举考试等方面的实物、资料,是研究清初科教育举制度和科举史的重要实物资料;川北道贡院是中国古代科举建筑研究的重要实物资料。川北道贡院虽只是普通的小式木结构建筑,但平面布局合理,封闭的四合院环境里,内部庭院空间开敞,通过廊道的设置,使开敞的空间既满足考试采光的需要,又从空间上进行合理分割,庭院大而不显空旷,同时满足区域通行的需要,建筑主次分明,布局严谨,设计科学合理,是一处非常有特色的科举建筑;川北道贡院是进行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维修后的川北道贡院既展示了清代科举考试的实景,又有详实的科举制度实物和资料,每年接纳20万游客来此参观了解传统科举文化,接受传统文化熏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t20240711_1993115_ext.html
X
市政府门户网站提醒您: